铁道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系部动态>>新闻快讯>>正文
系部动态
新闻快讯
“塑”写乡土文脉,“泥”聚振兴力量|铁道工程学院“点泥成金”非遗文化实践团队三下乡活动纪实
作者: 阅读: 日期:2025-07-16

7月5铁道工程学院点泥成金非遗文化实践团队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开展“非遗传承+乡村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由铁道工程学院院长卢彦峰带队,专职辅导员王晓雪、杨颖及多名学生参加活动通过文化调研、技艺研习等多元形式,为传统村落注入青春活力。

 

党建引领聚合力,校地共建谋新篇活动期间,卢彦峰胡深世家第六代传承人韩建斌进行交谈未来对校企合作方面展开深度交流,旨在通过校地共建的方式,为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汇聚更多力量。

 

寻根泥塑百年韵,对话匠心世代传。凤翔泥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六营泥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闻名于世,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过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泥塑”市级代表性传承胡深世家胡小红老师交流团队成员了解到:胡深世家泥塑技艺相传有八百多年历史,现存最早文献见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约1860年代)。著名的胡深大师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4FC05

 

泥塑技艺薪火传,青年匠心塑乡魂。观摩学习“揉泥、塑形、彩绘”等十三道工艺全流程,凤翔彩绘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中国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

非遗文脉薪火传,青春聚力筑乡兴。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们还了解到当地政府通过“非遗+旅游”“非遗+品牌IP联名”等创新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托当地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打造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文旅产品和旅游线路,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也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同学们收获颇丰。他们不仅亲身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深刻认识到了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团队成员姚龙表示,将把此次实践中的所学所得带回校园,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和推广非遗文化,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点泥成金”非遗文化实践团队的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社会实践机会,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添了一份青春活力。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青年学子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来,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图:团队成员 文:姚龙 编辑:李帅 审核:李鑫】

 

扫描手机阅览/分享
陕西省教育厅 | 教务处 | 网上办事大厅 | 智慧职教云平台 | 工学云 | 思政学习平台 | 扩招学习平台 | VR看校【宝福路】 | VR看校【蟠龙】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宝福路56号 联系电话:0917-3633825 招生咨询电话:3328888/3633887/3633889

Copyright© 2016 www.sxjdzy.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6007315号-2